如果可以,我想幫我在加德滿都的朋友寫一本故事,又臭又長又美麗的那種故事。
我跟Gajendra的緣分,從四年前在尼泊爾背包旅行開始。
當時他在加德滿都一間小旅館當接待,悲憫心腸地用一晚三美的價錢讓我住在一間不定期有熱水噴出的房間,熱水在2015兩度寒冬的加德滿都因為遭逢能源危機而珍貴至極。
當時我在尼泊爾旅行三個月,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這間旅館,Gajendra被強迫成為我每天騷擾的對象。他身形小小的,車禍奪走了他敏捷的步伐,讓他走路一跛一跛的,但他總是從容自在,好像每一步背後,都可以長出一段精彩故事,一如他的談吐。
這趟來加德滿都我沒有先支會他,而是直接跑到旅館想給他一個驚喜,到了才知道他已經離開接待的工作。旅館的人幫我撥了電話給他…四年,四年沒見到過他。
“嗨 Gahendra 你好嗎? 你聽的出來我是誰嗎?” 我試探
“Pablo!!?? 那個旅行世界一大圈的Pablo?” 原來我是用這種方式被記得,頓時間除了感動還有好多驕傲。
於是我們又見面了,四年之後。
Gajendra來自加德滿都附近一個少數民族的小村莊,當時除了旅館的規律工作,他也是一個傳承文字工作者、攝影師、紀錄片的監製。今天再看到他又多了一個角色,他變成一個尼泊爾志工組織的負責人,和他當時給我畫的夢想藍圖一模一樣。我又驕傲又羨慕。
“所以你怎麼會來了?”
“我好不快樂,然後我覺得每個不快樂的人,都應該要來或再來一趟尼泊爾。”
“好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尤其科技業的,都跟我講過這句話。你知道我們這種開發中國家的人,沒有這種煩惱,我們沒能存到足夠的錢可以環遊世界,所以快樂建築在我們的基本需求有沒有被滿足。”
他沒有說出我很知足這種漂亮的詞彙,但他給我看他一手經營出的志工網站,告訴我他現在每天都在自學下廣告,做公關,我知道他過得非常踏實。他沒有停止過,雖然他走得比較慢,但他始終沒有停止過。
今天在餐廳門口等他,當我看到那個步履闌珊逼近的身影,我飛奔過去給他一個好大的擁抱,然後我看見了他身後,那些光芒未曾減退的美麗故事。
Pablo Hsieh
Taiwan
八月十號@加德滿都 泰美爾